betway必威网站

当前位置: betway必威网站/政务公开/十四五规划/区域划分未来规划
松江区石湖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信息来源: 发布新闻时:2023-08-25 阅读次数:

松江区石湖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松江区石湖荡镇人民政府

20211




《松江区石湖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主要依据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和中共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委员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石湖荡镇未来五年(2021-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编制和实施好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服务松江具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建设,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浦江首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十三五顺利收官,获得了国家卫生镇、“2020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成就奖、上海市无违建先进街镇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等荣誉称号,新源村和东夏村分别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发展成就

1.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6%;财政总收入16.6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4.9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43000元,五年年均增长10.1%,实现比2010年收入翻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若无特殊说明,均指五年累计完成数,下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下,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2.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结合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二级水源保护区企业清拆、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加大劣势企业调整力度,释放发展空间。李塔工业片区、横潦泾以北片区列入市级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共调整劣势企业118家,腾出土地82.64公顷,在结构调整、环境改善、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石湖荡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湖荡分区,并被确定为G60科创走廊重要功能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精度,李塔公司获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综合类优秀)荣誉称号。引进各类企业10631家,成功引入海尔卡萨帝、大福物流、瑞氏机械等一批优质项目。电子商务、军民融合产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蓄势待发,智慧物流在一廊九区布局中的功能更加凸显,为全镇经济发展积累了新动能。农业规模化经营能力、机农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打响松江大米”“金泖大闸蟹等农业品牌。浦江之首被确定为AAA级旅游景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保值增值机制初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实现分红5091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完成《石湖荡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结合郊野单元规划修编,初步完成村庄布点方案,落实村庄保留、撤并方案,形成“2E+4X+7Y”镇村体系布局。以东夏村为主要突破口,推进宅基地平移归并试点工作,撤并农户150户,撤并宅基地7.69公顷,归并平移新增宅基地3.56公顷,实现宅基地减量4.13公顷,宅基地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东夏村成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中心村安置房(恬润新苑)建设。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邱家公路、大东浜路等30条道路的大中修工程。天然气管网入户加快推动,恬润新苑、李塔汇社区实现通气,古松集镇天然气支管网完成铺设,共铺设天然气管网11800米。积极推进住宅小区和沿街商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根据市、区统一部署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个区级地块和20个镇级地块的整治,拆除违法建筑43.82万平方米,建立和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完成198地块和二级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清拆和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结合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深入开展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解决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落实河长制,持续推动一河一策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通断头河,加大问题河道和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在全区率先消除劣类水质河道,河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新增绿化面积129.8公顷,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9.31%。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新源村与东夏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中小河道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提升,防汛抗灾能力和水环境质量有效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零排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探索相应的管理和治理机制,增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感。

5.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促进就业劳动保障,扶持成功创业企业183家,新增就业岗位5143个,城镇登记(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实现镇保与职保并轨。完成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及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布点,推动老年活动室升级改造,有效开展微孝早餐”“老年人助餐点”“居家养老等一批助老服务项目,为老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完成441户老旧小区公房修缮和11户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3234户居民实现通气,提高了居民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对接区级优质教育资源,李塔汇学校、古松学校与民乐学校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义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总人数15220人,常住居民签约率30.73%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97%,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深化。建成全市第一个控烟主题公园。

6.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推进两委一中心建设,实施两委一中心镇管社区模式。深化村委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全覆盖,完成13个村社区服务站品牌升级,打通村居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推进社区云建设,打造线上议事平台,提高社区自治共治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实施社区自治共治项目,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壮大社工专业队伍,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7.平安建设稳步推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可控。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智能安防社区建设,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环境持续改善。深化网格化建设,提高部门协同处置能力,网格平台案件结案率、实际解决率、满意率稳步提高。完善矛盾发现机制、人民调解机制、信访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化解取得实效。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新源村社区防控模式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区位居前列。

(二)主要问题

对标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要求,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新动能还要加快培育;浦江之首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开发目标、路径、机制还要进一步明确;城镇功能亟待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短板;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仍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和各类风险防控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1.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不唯GDP,但不是不要GDP,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吨位显得更为重要。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趋势,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坚持四个论英雄导向,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益。

2.把握服务上位战略的发展新机遇。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深化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松江也将聚焦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着力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三先示范走廊,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把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放大紧邻松江枢纽和南部新城建设的区位优势,聚焦一廊九区产业定位,主动对接市、区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3.把握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社会治理、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社会治理更加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加注重多元力量参与;民生保障更加突出均等化、高品质;城市管理更加突出精细化、智能化。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苦练内功,突破瓶颈,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抢抓机遇,谋划发展新蓝图

(一)阶段特征

十四五期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

1.创新转型的加快推进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转型的关键因素,面对产业领域散、乱、低的突出矛盾,在建设用地减量化和环境约束日趋刚性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要用好存量资源,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坚持四个论英雄导向,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创新驱动,更加关注互联网+”产业和五型经济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松江枢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转型示范区。

2.城镇功能的着力提升期。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建设市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的机遇和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产业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功能强,则城镇强的理念,以功能性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城镇更新和生态保护,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城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3.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是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农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目标。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要求,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加强探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符合全球城市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之路。

4.幸福宜居的品质提升期。十四五时期,居民对公共服务多层次、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升,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满足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品质型供给,同时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对接国家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城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积极破解关系全镇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建设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浦江首镇,更好地服务全区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和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石湖荡镇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把握浦江之首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完善集镇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社会保障和民生服务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打造浦江首镇。到2025年,着力将石湖荡打造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功能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社区,浦江之首和浦江首镇的品牌认知度初步显现。

202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7%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番,五年累计达到2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

——工业园区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亩;

——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

——集体资产总量年均增长10%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镇经济增速和全区人均增速。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浦江之首成为全市知名休闲好去处和松江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建成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实践区的示范区,基本建成全市知名的浦江首镇浦江之首的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休闲好去处,对文旅、科创等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示范引领效应充分显现,成为全市知名网红打卡地;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定型,先进制造业特色鲜明,现代服务业功能完备,两业融合相得益彰,形成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成为创新发展的试验区;城镇功能全面升级,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持全区乃至全市最高水平,城镇管理和服务功能达到全区平均水平,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标杆区;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社区;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全过程民主充分展现,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城镇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展望二三五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将在石湖荡得到实现。

(五)主要路径

打响浦江首镇品牌,不仅要着力体现地理上的标志性,更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性上下功夫,重点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浦江之首与浦江首镇联动效应。将浦江之首打造成为全市知名休闲好去处,提升浦江首镇社会认可度;强化浦江之首旅游功能,完善浦江首镇示范效应。

2.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坚持水岸联动,打造全区乃至全市最优质的生态资源本底、最优美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成为核心竞争力,助力全区打造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实践片区。

3.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探索更高质量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让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

4.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镇建设和治理水平提升,统筹营商环境和城镇面貌改善,让工作生活在石湖荡的人们更加幸福。

三、聚力浦江之首,引领城镇发展新格局

浦江之首不仅位于黄浦江的零公里处,更是与上海之根”“沪上之巅齐名的松江三张城市名片之一。立足浦江之首的自然禀赋优势,把握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机遇,科学规划、有序推动浦江之首开发,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实现全镇经济转型、功能优化、乡村振兴,提高石湖荡标识度和显示度,提升城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浦江首镇名片的重要突破口。

(一)明确浦江之首的功能定位

以强化旅游功能为引领,打造水路原点和节点枢纽,使浦江之首成为松江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坚持生态为基,保持和提升田园风貌,打造都市的绿色港湾;加强产业导入,积极发展文旅、科创等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发挥浦江之首产业集聚效能;强化功能复合,促进教育、文化、体育等功能融合,放大浦江之首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城镇功能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二)加快形成旅游功能

1.打造全市知名休闲好去处。以完善AAA级旅游景区功能为主要突破口,围绕水路原点,积极打造精品水上旅游线路;坚持水岸联动,规划建设浦江之首生态公园,积极打造滨江岸线、陆上风景道、沿岸风景旅游点,形成岸上休闲娱乐功能,打造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区域性水上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全镇旅游的连接和辐射功能,大幅提升浦江之首旅游标识度和显示度。

2.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将唐朝的李塔、宋朝的延寿寺、元代的罗汉松、明朝的石湖庙以及清朝的渔课碑记等历史文化古迹有机串联,促进上海的根文化与水文化相结合,提升春申文化的标识度。丰富浦江文化展示馆的文化内涵,讲好石湖荡和松江故事,进一步打造水情教育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结合绿色慢性系统建设,加快打造体育公园,积极发展徒步、马拉松、自行车、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和活动。积极开发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手工制品、农产品等,不断提升浦江之首旅游功能的内涵。

3.融入松江乃至长三角的旅游发展体系。实现功能错位、品牌联动,加强与上海之根”“沪上之巅等景点的合作和串联,进一步打响松江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精品设计浦南松江老城松江新城佘山度假区水上旅游线路,打造水上休闲旅游带,使浦江之首成为松江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机遇,着力打造长三角水上旅游和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打造最美生态系统。增加绿化体量,提升绿化品质,完善绿化配套,打造一步一景的天然氧吧。推动绿道贯通,将防汛通道、慢行步道、骑行车道有机结合,率先推进浦江之首到泖岛慢行线,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统,与浦江之首地标深度融合,创建最美生态休闲廊道,彰显郊野生态特色。

2.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实现东夏村发展与浦江之首开发方向统一、节奏同步;促进浦江之首旅游功能开发和配套设施完善步调一致。完成东夏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试点工作,并将部分符合条件的民宅改造成民宿,探索发展相关休闲产业。规划实施房车营地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住宿、特色餐饮、乡村体验等配套服务业态,强化旅游服务的保障功能。

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浦江之首的通达性和便利性为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浦江之首周边路网系统,科学规划、积极推动停车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浦江之首与松江南站枢纽、轨道交通站点、有轨电车站点以及松江新城、松江其它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和短驳线路。

(四)完善开发的体制机制

创新管理方式,做实做强上海浦江之首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浦江之首开发、建设和运营主体的作用。积极引进第三方成熟市场运营和开发主体,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浦江之首的开发和运营。

四、加快经济转型,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1.推动现有产业调整转型。按照劣势污染企业依法淘汰一批,存量工业用地收购收储一批,存量土地嫁接一批的导向,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集聚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能级。鼓励现有制造业企业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手段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提高制造业附加值,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试验地。

2.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对接全区打造若干千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目标,聚焦“6+X”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大对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发展、技改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培育硅材料领域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全区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高地。以海尔卡萨帝等重大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高产品能级和辐射带动效应。聚焦军民融合产业,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3.盘活存量实现产业再造。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对威吾德地块进行存量盘活再利用,探索通过品牌联动,打造科技产业园。对现有存量厂房进行梳理,通过改造提升,量身定制等方式,推动存量资源硬件升级,提高容积率,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益。加大协调和服务力度,想方设法解决现有存量资源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改造提升后的存量资源成为吸纳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释放新发展空间。

(二)提高服务经济对全镇经济贡献度

1.推动物流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转移。聚焦G60科创走廊建设一廊九区产业定位,把握沪杭铁路南移、松江枢纽和南部新城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沪苏湖铁路上海货运中转站,着力打造综合性智慧商贸物流枢纽。瞄准全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发展直接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嵌入式物流、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融合的供应链采购和仓配一体物流、以第四方综合物流服务为特征的供应链服务,打造供应链结算中心,锻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物流业高端化、智能化。力争将综合保税区政策延伸到物流园区,为现代物流业大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2.促进平台经济提质增效。把握医疗器械产业园试点的机遇,打造产业链,着力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医疗器械、大健康及相关产业集聚,促进高端医疗装备研发团队和医学科研团队落户,打造具有辐射力影响力的产业服务平台。鼓励海尔卡萨帝等工业龙头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产销精准连接、高效畅通,完善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物流服务平台,促进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3.推动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聚焦15分钟商圈,合理布局社区商业密度。聚焦恬润新苑等居住人口密集区域,打造若干特色商业一条街,大力发展夜经济,促进居民本地消费,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级。加强健康、养老、育幼、文化、家政、物业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智慧物流、医疗健康、“6+X”等重要领域,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落地过程中选址、补贴等问题,为优质企业落户创造更多便利。积极发挥镇级贸易型企业招商平台作用,兼顾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吸引更多优质贸易型企业注册。强化个性化服务能力,鼓励更多企业到石湖荡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

2.着力提升对存量企业的服务水平。新建企业服务中心,以区级一网通办试点镇建设为契机,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发挥人员优势、地理优势和属地优势,深化对企业的店小二式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建立健全专人联系企业制度,完善客户经理服务体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用好商会、微信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的解读、经济信息发布等服务。在工业区设立集中供餐点,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便利的餐饮服务。聚焦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问题,既要帮助优质企业解决增产扩容、技术改造、程序办理等大事,又要帮助企业解决好就近用工需求、场所需求、财务服务需求、企业员工需求等基础保障方面的小事

五、实施乡村振兴,优化提升农村形象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市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建设为契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建设,为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道路提供石湖荡案例。

(一)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基础

1.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粮田、蔬菜、水产生产面积相对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家庭农场发展制度,保持农场经营规模适度,提高机农一体化生产水平,培育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家庭农场队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化机构,提升农机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能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结合各村优势,鼓励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高大闸蟹、松江大米、火龙果、枇杷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集聚的农产品特色村。

2.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一批能够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涉农产业,鼓励开发深加工农副产品,实现由卖农作物向卖农产品的转变,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药减量化,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打响农业发展品牌。优化农产品产销体系,着力构建较为成熟完善的销售体系,提高农产品品牌标识度。

(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为目标,实现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覆盖,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做好违建管控、种养业规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村容整洁、设施达标、管理有序、运行正常的目标,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统筹规划农村设施用地。十四五期间,新增1-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切实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加快宅基地房屋改造提升步伐,采取进镇集中居住、宅基地平移归并、原址修缮、翻建等措施,对现有村宅进行全面更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按照郊野单元规划,加快推动宅基地平移点项目建设,完成新源村和新中村等宅基地平移工作。十四五期间,通过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方式,推动完成1600户居民迁入新居,优先解决三高沿线农民的进镇集中居住问题,实现860户左右宅基地平移。

3.加快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房屋进行修缮和风貌统一,通过墙面美化、屋顶黑化、屋角优化等方式使房屋形象焕然一新、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活乱象整治清除力度,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完善相应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以壮大镇村级集体资产为主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夯实集体资产发展基础;对现有存量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提高镇、村两级集体资产能级;拓展集体资产投资渠道,提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能力;通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展集体资产发展空间。

六、提高建管水平,提升城镇发展能级

持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保护好城镇发展的生态基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和发展能级。

(一)持续加强集镇建设

1.明确集镇功能定位。坚持功能服务产业,功能服务人口。李塔汇集镇抢抓松江枢纽和南部新城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以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对古松集镇进行改造,实现集镇面貌的大幅改善,更好地承担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服务智慧商贸物流枢纽的功能。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李塔汇、古松地区的老旧危房改造,改善集镇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完善李塔汇地区的配套和服务水平。全面建成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系统和乡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全面实施道路交通、给排水、环境卫生、文化娱乐、防灾减灾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改善集镇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能级,重点聚焦恬润新苑等人口密集社区,着力补齐文体设施短板,增加商业网点、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持续做好人口调控工作,结合商品房开发,适度加强人口导入,优化人口结构。在财力投入上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更好地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补齐古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全区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优化道路整体布局,构建内外连接更为通畅的交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松蒸公路拓宽、S32申嘉湖高速公路往浙江方向的上下匝道建设;实施酬勤路和李塔街延伸等道路建设;以保留村庄为重点,加强农村村内道路建设和养护。新建部分镇、村道路,实施镇、村道路提档升级改造,使相关道路达到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标准。围绕智慧商贸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配套设施的完善。规划实施塔闵公路拓宽工程,积极推动油墩港拓宽、货运码头等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恬润新苑实施更高标准的雨污分流二次改造,加强对小区等雨污管网的养护,完善对企业雨污分流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全镇雨污管网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实现天然气通气。推进实施架空线落地改造工程。

(三)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1.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源头防控,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加强对195198地块区域环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区域环境执法监管体系,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管,落实最严格的产业环境淘汰制度,强化对企业排污的许可证监管和日常监管。持续推动绿化建设,扩大绿化覆盖率,实施工业区绿化养护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能耗总量和强度、碳排放指标控制在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2.促进区域水环境的根本好转。努力将石湖荡打造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水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完成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消除水源地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通过开填平衡等方式,持续打通断头河,优化河道布局。完善河湖整治规划,优化河湖水系布局,稳步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一步推进控源截污治理、水生态修复、常态长效管理等各项治水措施,巩固本镇域内4个国考、市考河道断面水质和全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提升,建成河湖畅通、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镇所有河道达到类水及以上标准,其中类水及以上标准河道数量不低于80%的目标

3.构建垃圾分类长效常态机制。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自觉性,推动全镇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干垃圾有效减量,湿垃圾和可回收物逐年上升,生活垃圾的处置和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成效明显提升。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居民群众,让生活在石湖荡的人们更加幸福。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花大力气促进就业。按照六稳的要求,将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提升产业能级,引进更多实体型企业,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充分运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促进社区就业服务智能化与信息化。强化劳动保障所对社区就业工作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2.不断提升重要群体保障水平。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顾问制度,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拓展社会救助内涵。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更好满足残疾人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完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布局。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全面构建儿童友好型环境,形成一中心多站点儿童服务网络。

3.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新姚村等动迁安置地块的腾地工作,完善动迁安置房、商品房、农民集中居住区域周边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菜场、商业、公交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不断提高居住品质。对东源、新湖等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厨卫改造、积水点改造、二次供水改造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动旧房屋修缮。十四五期间,完成2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建设,为更好地推动农民进镇集中居住打下基础。2025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1.着力提高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社会事业供给水平。新建镇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李塔汇学校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硬件设施,引进优秀教师,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为产业服务和为社区服务的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升终身教育水平。用好一网统管平台,优化四位一体的家庭医生服务和慢性病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体制。持续推动市区三甲医院专家义诊活动,更好地对接市区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资源,完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提高专家门诊和特色门诊的质量。提升医防融合的综合服务能力,着力促进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全力打造健康石湖荡。到2025年,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5%左右。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加强镇、村两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主阵地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复合、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效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优化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需求导向,完善百姓在节目菜单形成中的参与机制,提升基层文化配送质量。促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

3.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综合性市民体育中心,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持续推进建设市民健身苑点、市民健身步道等居民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重点打造浦江之首慢行系统。用好线上互动平台,创造性开展云表演”“云赛事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

(三)完善“9073”养老服务体系

1.加快养老设施建设。聚焦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短板问题,优化养老设施布局,促进养老服务设施增量、增能、增效,着力解决农村老人的就餐、日托及养老床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镇级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和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逐步提升和完善功能;建设新源村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东夏村社区食堂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持续推动幸福老人家建设。推动泖新村创建幸福老人村。加强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的整合,更好地嵌入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服务功能。推进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

2.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依托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持续扩大有效供给。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重点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提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失能失智老人护理难题。深入实施对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加强为认知障碍患者或潜在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智力干预、精神和功能支持的力度,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提高老年活动室和社区睦邻点使用效率,加强要素整合和功能复合,打造有村居特色的个性化养老设施,使之成为老年人的开心家园。打造和完善为老服务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幸福久久为老服务热线服务能级。加快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千方百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整合镇与村居的资源配置,打造全网式公共设施布局,提升综合管理服务能级。优化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布局,建成泖新村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居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居住人口密集小区,着眼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若干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乐龄休闲、社区卫生服务、长者日间照护、为老服务、残疾人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离得近、叫得应15分钟生活服务圈、健康医疗圈、文体活动圈、人文关爱圈,着力打造友善、亲和的人文社区,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管治结合,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牵引,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支撑,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提高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好地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巩固提升无违建创建成效,坚决防止各类新增违法建筑和整治成果反潮,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物业管理企业、园区管理单位、村委会等各方积极性。深化美丽街区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管理水平。加强户外广告、招牌设施管理,打造一批户外招牌特色道路,确保设施安全。进一步加大对群租、乱倒垃圾等城镇顽症治理力度。

2.稳步提升一网统管运行效能。着眼于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强一网统管建设。发挥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效能,统筹平台资源,进行模块化统一管理,加快整合各条线执法力量,实现信息融合、互联互通,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着力打造智慧的大脑。加快技防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雪亮工程综治联网平台应用,夯实一网统管基础,着力打造敏锐的神经末梢。加强部门联勤联动联处,实现不同部门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小联动处置机制,做到居委吹哨部门报到,着力打造活跃的循环系统。进一步强化一网统管效能。切实维护数据安全,有序推动数据开放,加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融合,全面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3.如履薄冰守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严要求,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部位环节、重点敏感时段,实施系列整治行动,加强安全执法,完善隐患发现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受控。确保食药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市场安全的满意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应急体系,优化应急处置机制,细化各类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避险演练,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4.稳步推进平安建设。树立大平安理念,完善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开展各类平安活动,将平安意识观念以活动的形式深入人心。巩固扫黑除恶成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刑事犯罪,进一步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净化社会治安风气。积极探索设立社区律师”“社区法官”“社区检察官制度,打造一门式、一口式、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法律服务。推动信访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完善信访初访的受理、处转、督办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积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强化镇、村居调解委员会功能。加强信访、综治、司法的联动和法律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的联动,完善矛盾的提前发现和处置机制。

(二)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

1.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完善两委一中心镇管社区模式,全面启用基本管理单元社区中心;继续推进服务资源、力量、内容向社区延伸;匹配新动迁基地建设,同步按照规划标准筹备成立居委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优化村干部结构,配强、配齐、配优村委会班子;优化村委人员招录和培训机制,完善多渠道晋升机制,建立考核退出机制,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队伍的人才蓄水池。

2.推动委会减负增能。厘清村委会网上服务清单和在岗服务清单,让村居民办事一目了然,切实为村委会工作减负。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村小微权力清单,推动村委会规范运作,力争在全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和深化村干部全岗通,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村委会服务效能。探索配备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延伸服务时间和空间触角,进一步为村居民提供就近快捷的服务。稳步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完成53A级示范点创建。

3.提升村居自治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与党群议事会制度、村规民约等相结合,搭建更多民意直通车、公众议事厅,更好地发挥在线社区”“数字社区作用,建立完善村居民诉求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着力提高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挖掘和培育品德高尚、有威望的社区长者、社区达人成为社区领袖,参与村居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深化四议两公开等村居自治机制,聚焦村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地推出自治项目。优化自治项目立项程序,着力解决停车、电动自行车充电、楼道堆物等治理难题。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实践能力。践行枫桥经验,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激发微观层面的自治活力,开启草根民主、基层主动自治的治理新局面。

4.提高社会共治水平。深化党建引领的五室一厅,整合辖区内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资源,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社会组织的内育外引,发挥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用,加快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入专业、成熟、有经验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三社联动,并适时开展五社联动。利用社会组织联合会,探索搭建社会治理共商共治平台。建立物业公司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成立监管会,强化对物业公司管理实效的评估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用好各类志愿者队伍,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三)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1.持续建设法治政府。按照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程序,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法律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

2.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更多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方式,改善政府管理方式,逐步推进政府大数据管理和运用,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互联网+”在政务管理中的应用。以网上政务大厅、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使用有序推进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数据向社会开放。

3.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动权力运行、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服务供给的公开透明。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推进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九、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规划实施保障,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考虑政策、资金、项目安排,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的落实。

1.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镇党委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来石湖荡就业创业。

2.加强规划衔接。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统筹协调,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提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区域规划、专项工作计划的引领指导作用,确保各类规划、计划与五年规划在目标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来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各类行动计划。

3.完善政策资金项目配套。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通过项目推动规划落实,对规划明确的项目优先保障实施。根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涉及生态环境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的财政支出。

4.健全规划落实机制。完善规划主要指标监测、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动员公众共同参与,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附件:石湖荡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十四五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

预期性

6.5

2

财税总收入年均增速

%

预期性

7

3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

%

预期性

6.5

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

亿元

预期性

21

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

%

预期性

8

6

工业园区亩均税收

万元/

预期性

30

7

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60

8

集体资产总量年均增速

%

预期性

10

9

人均可支配收入

%

预期性

不低于镇经济增速和全区人均增速

 

 

附件:
    米乐官方网页登录 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爱游戏app官方登录 B体育网页版登录 万博man官网登录 开yun体育app官网入口登录 星空体育官方入口 hth登录 开云app官网入口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